BJD製作紀錄詳解系列-前言

這是一個開新計畫的概念,我會把接下來要做的身體作完整詳細的紀錄。這個系列有別於平常每個星期三的網誌,會在星期日更新,但是不一定每個星期日,依照作品進度而定。

市面上已出版的書籍、付費或免費的專門課程、作者自己分享的教學都很多,也很好找了,而我只是個賤民不是什麼大大,這個系列不當作"教學",就屬我個人創作記錄分享跟練肖話啦!

第一篇,我想來就以「我的觀察啦」來打一些給完全剛入門的創新帳號新手村夥伴的觀念:



內文沒有圖了,放一張阿牛舊照片騙騙點擊數......

創作上的獨立思考

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點,所以擺在最上面!人生而在世,總依循他人的思維活著是很無聊的事,更何況踏入一個「創作者」的領域,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創作者在創作上會遇到很大的問題。我自己在提倡獨立思考的概念,所以看了我這些文章之後想一想覺得都是屁話,當然可以譙譙咧然後Don't

give a fuck囉!

盲目的追隨任單一種的資訊來源,是很容易產生盲點的,在該資源又不是那麼適合自己的狀態下,容易遇到不知如何解決的瓶頸,能看越多越不同的製作過程是最好的!「怎麼製作」的資訊何其多,每個分享者都從自己的經驗中醞釀出屬於自己的技法,每個學習磨練中的創作者,也該在吸收了資訊後理解、彙整出原理在自己的腦袋裡,在創作上遇到問題時才能較容易的解決,當然,有其他同伴可以集思廣益一起思考是更好的!所以我才開了BJD製作研究室這個社團:P

選擇自行創作的理由,有的人是零用錢不足又想要踏入BJD的美好世界,有的人是喜歡手做的成就感,有的人中意的是屬於創作的自由度的部分,既然都選擇了使用自我的意識跟雙手來編織屬於自己美好的BJD夢想,那就不要有所畏懼和疑慮的設計出屬於自己獨立意識的人形吧!

理解原理,再來應用

很多超超新-新手,容易犯的毛病,就是詢問一些非常籠統,沒有思考過就問出來的問題,總讓其他創作者前輩要回答也不知道怎麼回答。就算是白紙一張的新手,也不該沒有思考跟判斷的能力,試著去思考你要創作的東西是什麼原理,應用結合的技法或許不是那麼容易搜尋到,但原理本身通常是較為通識並且資料多的,理解了原理之後,善用你聰明的腦袋,如何應用的答案呼之欲出,接著就是技術磨練的事了。

舉個比較誇張的例:「娃怎麼捏」這種問題(真的存在,不是我的親身經驗,是在中國百度貼吧上看到的)捏娃,原料為黏土材料,所以它的製作原理就是黏土雕塑的技巧,而黏土雕塑跟使用的黏土種類跟土性質息息相關,不同的土有不同的使用方式,可視使用土種的不同搜尋資料。應用在捏娃上,就是黏土雕塑的原理,加上比例縮小的人體結構與球體關節原理,再往上加乘的就是個人美感的詮釋跟造化。

製作任何東西,都先理解原理,再來考慮應用的範疇。用原理解析的方式來製作東西,有助於釐清概念、能使你進一步的發現別人沒有想到的獨門妙招,也能更快累積正確實用的經驗。

我也會盡量在製作分享的內容,以原理的方式來敘述,希望可以更好理解一點。

我是沒有錢買娃才做娃的

我不是個崇尚資本主義的人,我也承認我小時候的確是這樣才開始做娃的,甚至我不太喜歡「沒錢不要玩娃啦」這句話,所以我能認同沒錢買所以製作的想法,經濟能力不能等於夢想的限制。

製作娃娃不是什麼簡單的社區媽媽手作,是多元媒材、多元技法的組合排列,必須投入大於金錢的其他成本,例如更多的時間跟耐心。一個人真的喜歡BJD,因為經濟能力不足選擇自製,花錢或花時間二選一,人窮心志不能窮嘛!如果什麼都不肯投入,也許你的愛不足,BJD對你來說是可有可無,一時的慾望而已!那麼是否該考慮去換成更容易達到目標的項目去追隨了呢?

很多人會說:「自製娃要做的好花的錢也跟買娃差不多了」的確,要慢慢的堆疊經驗到做得很好的地步,視個人能力而定,在歷練過程中的確需要花費很多金錢跟時間,但如果最終目的不是販售跟創立品牌,是想要有一個可以把玩可以珍藏的自製BJD,或嘗試自己的手作能力,花費的金額也不一定很高,在接下來的系列,除了我自己現階段的製作方式以外,也會補充一些成本較低的替代材料、替代方法來做參考。

對於BJD的認知程度

對於BJD完全沒有概念但是想要製做、甚至已經開始動工的人,很難相信嗎?近幾年接觸過一些人,喜歡娃、想要做娃,但是一聽他問的問題,就會覺得對方大概只有在網路上看過「BJD的照片」,還可能只看到漂漂亮亮的臉和打扮完成的樣子,對於BJD這種娃娃的結構完全不了解。像是今天要畫一張歐普藝術風格的畫,但是你完全不知道這個風格的特性是一樣的,總得要知道你要的是什麼東西才有辦法開始動作。

像上面說過的,原理是一切的根本,要開始創作BJD,製作前必須先理解的部分,就是鬆緊繩的動向、球體關節的結構作用跟頭內部結構這幾點。相關的資料網路上實在太多了,直接點開大廠官網找身體的、頭的販售頁面,就有不少娃娃的裸照,可以參考到不少BJD娃娃的結構原理,有創作著分享的製作教學或過程的時候認真看,或花點跟買娃娃相差非常多的錢,買一些實體書,內容都會提及很多BJD的結構和概念,務必在開始創作前,先理解你要做的東西是什麼樣的東西!

BJD娃娃的尺寸規劃

很多人因為常接受市面上BJD廠商的訊息,容易陷入「幾分之幾」的迷失,有著:1/3就是60幾公分娃娃,1/4就是40幾公分娃娃,1/6就是約25公分娃娃的認知,但這並不是固定的數值。幾分之幾這個比例數字,指的是真人身高與人偶身高相除之下的數值。假如一個60公分高的成年男子比例人型,大約就等於180公分左右的人類男子1/3的高度跟比例,那就是1/3比例的娃娃;但假如一樣是60公分,是小女孩的體態跟身型,那就是120公分左右女童1/2的高度比例,這樣的情形下就是1/2比例的娃娃。因此,幾公分的人型不直接代表幾分之幾的比例,一切都要比照娃娃設計的年紀、體態、身形而論,就算創作人形是40公分,也不全然代表他就是1/4的人形,也不一定買了市面上標示1/4尺寸的服飾就可以合穿,還是以測量人形各部位的尺寸數據去比較最準。

關於娃娃的尺寸設計有下列幾個方向:

1.依照現有BJD廠商的規格去製作:

若是擔心娃娃成品完成,自己無法製作滿意的服裝、假髮、鞋子等行頭配件,就可以參考BJD廠商所提供的尺寸資料去製作相近的尺寸,也就是依照市場上常見的1/3、1/4、幼幼規格的比例來設計,這樣一來在完成娃娃本體之後,可以在販賣會或者網拍上購買尺寸適合的服飾來幫娃娃打扮。但是創作人形的身材比例就會受到主流市場的限制,無法做比較具個人特色的體態。

2.依照自己的愛好去製作:

這是一個完全沒有限制、完全自由的方式,完全依照個人的喜好去製作。極度寫實或者科幻妖精系的特殊比例都無所謂,只要自己喜歡就可以了!這樣的條件可以製作出更多有趣而有特色的人形,缺點則是不容易在坊間找到完全適合的配件,就需要自己學習、動手製作或花更多錢請人製作,但完成了全體設計之後,創作人形將變得真真正正的獨一無二。

3. 折衷

當然也可以依照自己製作配件能力的條件,去調整創作人形的體態比例,比如說我不會做頭髮跟鞋子但是會做衣服,那麼我就讓頭圍跟腳長符合市場規格,而身體的比例就自由發揮,這也不妨是一個保有個人特色又不怕沒有配件能使用的方式。

傳統BJD與改良商業BJD製作上的差異

商業化改良的BJD跟傳統BJD,做法跟結構都有很大的差異,市面上買得到、網路上找得到的日本人形師分享的教學過程大多都是傳統式的BJD,不過近期也有越來越多改良BJD的製作分享了,越來越多的創作者都開始製作改良式的並且翻模。

兩者很大的差別就是把玩的自由度,傳統的BJD偏向藝術作品,眼珠跟頭髮大多是黏死的,關節的可動性也較低,有的時候作者會因為娃娃體型大,調整原料減輕重量等等,而改良式的BJD在功能上作了大幅改良,增加了結構的可動性跟穩定性,把玩自由度當然就提升了。在不翻模的狀況下,雖然黏土的硬度比較低,依然可以做成改良式的BJD,只是後續的維護會比較花耐心跟時間。而我的作法不會像是傳統BJD的作法,而是偏向商業BJD的結構。

土製BJD作品的後續保養

內部結構的強化跟後續的保養,不翻模的黏土BJD也是可以陪伴你玩耍好幾年的!土娃的缺點就是黏土質地比較軟,輕微的碰、撞、刮都會在表面留下痕跡,小心把玩跟保護就佔後續保養很大的成分,天氣潮溼、水氣都對黏土有影響,像是基隆冬天連續下雨的時候,已經完成的黏土作品會受潮,嚴重時壓起來還會有點軟軟的,濕氣也是保養的關鍵之一。

通常使用來做娃娃的黏土就是石粉黏土,這種水溶性的黏土,若表面沒有結合其他物質,是可以一直很輕易的修改的,已經完成的作品就算放了好幾年,依然可以再把表面的顏料跟有機溶劑清除掉之後繼續改造或修復。黏土BJD作品若不慎有損壞、裂痕等,都可以不斷地修改,養不翻模的土娃也許就跟養小孩一樣,照顧跟保養的工作比製造還要繁複阿XD

開始製作之前該釐清的概念大概就是這些了。

我接著要發表的過程,都會以排版過的圖文jpg發表,並且全部都開放創用CC授權(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),任何人、任何團體,都可以在姓名標示、非商業性、不改作的狀態下使用並且分享這些資訊!多多分享有益台灣獨立辣:P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完整打磨流程-上